白癜风诚信医疗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一、收益法的评估技术思路
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一般是通过测算该项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以确定其价值。包括节省许可费法增量收益法和超额收益法。
二、节省许可费法
1.节省许可费法的评估思路
节省许可费法是基于拥有无形资产等评估对象可以产生未来节省许可费的预期,并对所节省许可费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后累加从而确定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具体的思路是测算由于拥有该项资产而节省的向第三方定期支付许可使用费的金额,并对该无形资产经济寿命期内每年节省的许可费支出通过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到评估基准日时点,以此作为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
节省许可费通常是由与无形资产等评估对象类似或者相近的无形资产的平均许可费水平或者一般许可费取费率水平决定。在某些情况下,许可使用费可能包括一笔期初入门费和建立在每年经营业绩基础上的分成费。
2.节省许可费法的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式中,Y为入门费/最低收费额;K为无形资产分成率,即许可费率;Rt为第t年分成基数(考虑税收影响后);t为许可期限;r为折现率。
3.节省许可费法的操作步骤(1)确定入门费
入门费,即最低收费额,也称“保底费”,是指在无形资产转让过程中,视购买方实际生产和销售情况收取转让费的场合所确定的一笔可能的“旱涝保收”的收入,并在确定比例收费时预先扣除。
(2)确定许可费率
许可费率是虚拟的许可费比率。许可费率有两种方式确定:
1)基于市场上可比的或相似的许可费使用费率为基础确定,其先决条件是,必须存在可比较的无形资产,且这些无形资产是在公平市场上定期被许可使用的。
2)基于收益的分成确定,该收益分成是指假设在一个公平交易中,一个自愿的被许可方为获取使用目标无形资产的权利而愿意支付给一个自愿的许可方的金额,通常包括边际分析法、经验数据法等不同确定方法。
(3)确定许可期限
无形资产的许可期限一般短于其经济寿命年限,在实践中,通常依据与被评估无形资产相同或相近无形资产在法律或合同、企业申请书中规定的许可使用期限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许可期限。
如果是针对有专门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许可期限还会短于其法定保护期限。
(4)确定折现率
折现率是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用以衡量获得未来预期收益所须承担的风险大小。
采用节省许可费法时,折现率就是用于将该项资产假定的许可费转换成现值的比率,通常可以采用风险累加法、回报率拆分法等方法测算折现率。
(5)许可使用费折现
本书假设是建立在每年经营业绩基础上的分成费是在各年年末产生的,即进行年末折现。如果假设被评估无形资产建立在每年经营业绩基础上的分成费并非在每年年末产生,则应当对上述具体模型中的折现年期进行调整。
如果节省的许可使用费在年度中差不多是均匀产生的,可使用年中折现法进行调整。
4.节省许可费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1)许可费率的可获得性与可靠性对许可费率的使用需要注意:
1)对于相关财务数据的预测,应注意所取得的适当收益以及对该项无形资产寿命年限的估计应当与所采用的许可费率相对应;
2)应注意所采用的许可费率是否可以使许可费在税前抵扣;
3)应注意所采用的许可费率是否包括对营销成本和被许可方所承担的使用该项资产的任何成本的考虑;
4)市场上明显相似的资产的许可使用费率可能会存在显著不同,此时以经营者所要求的毛利率作为许可费率参数衡量的参考基准是较为谨慎的做法。
(2)节省许可费法的适用情形
节省许可费法多用于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出租的评估,主要包括商标、专利以及技术特许。节省许可费法须在可比资产存在、经济行为双方独立、熟悉情况并且自愿的情形下适用。
节省许可费法一般用于评估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价值,比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价值低。适用于侵权损失价值评估。同时,无形资产评估对象存在“权利束”,在涉及具体经济行为时,无形资产评估具有明确的标的设定,这时采用节省许可费法较为可行。
三、增量收益法
1.增量收益法的评估思路
增量收益法(PremiumProfitsMethod)是基于对未来增量收益的预期并对增量收益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后确定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具体的思路为:预测该企业因此项无形资产所得到的利润或者现金流,和另一个不具有该项无形资产的企业财务业绩进行对比,二者的差异作为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创造的增量收益,再采用适当的折现率。将预测的每期的增量利润或现金流量转换成现值,或者运用一个资本化倍数,将恒定的增量利润或现金流量进行资本化,以得到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师在使用增量收益法进行评估时,预测现金流比利润所得的评估值更加可靠。
2.增量收益法计算公式
式中,Rt为第t年无形资产预期增量收益;r为折现率或资本化率;n为收益年限。
3.增量收益法的操作步骤
(1)确定增量收益
增量收益是企业拥有被评估无形资产时所产生的收益与不拥有该无形资产时所产生的收益的差异。增量收益是假定其他资产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将未使用无形资产与使用无形资产的前后收益情况对比分析得出,具体分为收入增长型和费用节约型两种情况。
(2)确定收益期限
增量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时,无形资产具有获得增量收益能力的期限才是真正的无形资产收益期限。收益期限可以采用法定年限法、更新周期法以及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等具体方法进行确定。
通常依据法律或合同、企业申请书的规定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
(3)确定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折现率或资本化率就是将该项资产的未来增量收益转换成现值或进行资本化的比率,用以衡量获得增量收益所须承担的风险大小,可以采用风险累加法、回报率拆分法等方法进行测算。
(4)增量收益折现
被评估无形资产的增量收益是在各年年末产生或实现的,即进行年末折现。
如果增量收益在年度中差不多是均匀产生的,可使用年中折现法进行调整。
4.增量收益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1)增量收益的合理性
在使用增量收益法的过程中,合理判断和计算被评估无形资产所产生的增量收益至关重要。尤其是企业因战略管理需要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未来可能对生产经营规模进行调整,这些都可能导致预期收益出现异动。评估专业人员应根据情况,对增量收益加以综合性的运用和测算,既不能简单地把增量收益归为仅由无形资产形成的增量收益,也不能将实际由无形资产带来的增量收益错误归属于其他因素所得,从而避免“多评”或“漏评”。
(2)增量收益法的适用情形
增量收益法主要用于评估两种无形资产的价值,第一种是使用无形资产可以产生额外的利润或现金流量,即增加收入,另一种是使用无形资产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省,即节省成本。
四、超额收益法
1.超额收益法的评估思路
超额收益法是用归属于目标无形资产的各期预期超额收益进行折现累加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具体评估思路是先测算无形资产与其他相关贡献资产共同创造的整体收益,在整体收益中扣除其他相关贡献资产的相应贡献,将剩余收益确定为超额收益,并作为目标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收益,再将收益采用适当的折现率转换成现值,或者运用一个资本化倍数,将恒定的超额收益进行资本化,以获得无形资产价值。
其他相关贡献资产一般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其他无形资产和组合劳动力成本等。
2.超额收益法的计算公式
式中,Rt为第t年无形资产预期超额收益;r为折现率或资本化率;n为收益年限。
3.超额收益法的分类
(1)单期超额收益法
单期超额收益法的超额收益是由单一期间的现金流量预测得出。这一方法仅以一期超额收益的预测判断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因预测期限过短而较少被采用。
(2)多期超额收益法
多期超额收益法的超额收益使用多个期间的现金流量预测。在一般情况下,无形资产将在较长(超过一年)的时间范围内产生经济收益,因此多期超额收益法更为常用。
多期超额收益法适用于对现金流量有较大影响的无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组合的情形,并且只考虑扣除该无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组合的使用费用后部分的贡献。
4.超额收益法的操作步骤
(1)确定超额收益
超额收益,反映无形资产对收益的贡献,具体是指如果一项或多项无形资产与相关联的资产对企业整体或资产组收益的贡献是可以分割的,贡献之和与企业整体或资产组正常收益相比后仍有剩余的收益。其收益方式主要分为三类:
1)直接收益方式。直接销售无形资产产品获取收益,著作权、计算机软件等多是直接收益方式:
2)间接收益方式。主要利用无形资产设计、制造生产出产品,通过销售无形资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获取收益,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等多是间接收益方式;
3)混合收益方式。将上述两种收益方式混合使用。
确定超额收益需要将被评估无形资产与其他共同发挥作用的相关资产组成资产组。然后调整溢余资产(包括资产能力溢余)完成后对资产组的预期经营业绩进行估计。并且剔除非正常项目的收益及费用,调整经营业绩预期,以便预测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并预测未来资本性支出,从而确定贡献资产、贡献资产贡献率,并估计贡献资产的全部合理贡献,最后从经营收益中扣除被评估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贡献资产的贡献,得出超额收益。
(2)确定收益期限
采用超额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时,无形资产具有获得超额收益能力的期限才是真正的无形资产收益期限。对收益期限可以采用法定年限法、更新周期法以及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等具体方法进行确定。
在资产评估实践中,通常依据法律或合同、企业申请书的规定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
(3)确定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采用超额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时,折现率或资本化率就是用于将该项资产的未来超额收益转换成现值或进行资本化的比率,用以衡量获得超额收益所须承担的风险大小,可以采用风险累加法、回报率拆分法等方法进行测算。
(4)超额收益折现
被评估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是在各年年末产生或实现的,即进行年末折现。如果假设被评估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并非在每年年末产生,则应当对上述具体模型中的折现年期进行调整。
5.超额收益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1)超额收益与组合收益
在使用超额收益法的过程中,合理判团和计算目标无形资产所产生的超额收益至关重要。尤其要注意从组合收益中扣除来源于其他有贡献的资产的相应贡献,从而避免“多评”或“漏评”。
在应用多期超额收益法时,还须注意同一超额收益在多个预测期间是否重复归集至不同的资产,注意收益与产生收益资产的对应关系。
(2)可辨认无形资产与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
对于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其一旦脱离依附对象便失去了使用价值,此时应以其当前使用所产生的超额收益为基础进行评估,比如商誉;而对于可辨认无形资产,评估时可适当考虑其更大范围内的使用价值,比如商标及通用性较强的技术型无形资产等,此时的无形资产可能创造的超额收益不再简单等同于组合收益中目前该无形资产的贡献程度。
(3)超额收益法的适用情形
超额收益法在特许经营权、公路收费权、矿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中特别适用,也常用于企业合并对价分摊、商誉减值测试、可辨认无形资产减值测试等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
五、收益期限的确定
应用收益法进行资产评估时,主要涉及对收益期限、收益额和折现率等主要参数指标的确定问题。
1.无形资产的收益年限
无形资产收益期限与其寿命年限密切相关,是指在寿命年限内持续发挥作用并产生经济利益流入的期限。包括以下常见类型:
(1)法定寿命
法定寿命即法定有效期限。大部分无形资产拥有在注册时规定的法定寿命,比如括商标、专利、著作权等。
有形资产的经济生命周期不会受到法律条文及合同条款的影响。
(2)合同有效期限
与无形资产相关的商业合同期限可能会影响其经济分析,已公开合同更新条款及其历史更新情况都应纳人决定合同有效期的影响因素,例如使用、开发利用合同,境内和境外的许可证合同及转让价格协议。
已公开合同更新条款及其历史更新情况都应纳入决定合同有效期的影响因素中。
(3)经济寿命
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是指无形资产处于尚可取得利润的期间。无形资产产生经济收人的能力决定的寿命年限。当使用某项无形资产不能取得收益(未来效益终止)或利用其他资产可获得更高收益时,即可认为无形资产已超出经济寿命年限。无形资产经济寿命并不取决于其使用过程中其他资产的盈利能力。
法律条文及合同条款中对于大多数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并没有规定,评估专业人员需要对被评估无形资产进行分析。以确定法律条文及合同条款对其剩余经济寿命是否构成限制。
(4)其他类型寿命
1)司法寿命
司法寿命是指由法院或类似的权力机构判决经济损失期限。如版权侵权所造成的损失在判决后的某一具体期限内,须支付版权所有者合理的特许费,作为未来损失的度量。
2)技术寿命
技术寿命是一项无形资产所承载的技术被新技术替代过程中所经历的期间。
3)功能寿命
功能寿命是指一项无形资产发挥其功能的期间。例如某种流行酱料的配方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商业机密,直到科学家发现该酱料的某种成分可能诱发癌症。虽然配方仍具有其原有的功能,即功能寿命不变,但该种酱料的销售量将急剧下降,配方的经济寿命也将受到不利影响。
相比其他类型的寿命,无形资产功能寿命受到的限制较少。
2.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原则
无形资产损耗的价值量是确定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前提。因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不会产生实体性损耗,所以其价值降低的原因主要是无形损耗形成的。主要由下列三种情况决定:
(1)新的、更为先进、更经济的无形资产出现;
(2)无资传播面扩大,其他企业普遍合法掌握这种无形资产,使拥有这种无形资产的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降低;
(3)某项无形资产所决定的产品需求大幅度下降时,无形资产价值就会减少,甚至完全丧失。
无形资产具有获得超额收益能力的时间才是真正的无形资产有效期限。
在资产评估实践中,可依照下列方法预计和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
1)法律或合同、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照法定有效期限与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
2)法律未规定有效期,企业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年限的,可按照规定的受益年限确定。
3)法律和企业合同或申请书均未规定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预计收益期限确定。
无形资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废弃不用、人们爱好的转变、经济形势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等,无形资产更新周期加快,使得其经济寿命缩短,收益期限可能比其法定有效期限短。
3.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方法
(1)法定年限法
无形资产由于受到法律或合同的特定保护才形成了企业控制的资产,因此法定有效期限就是其经济寿命的上限。著作权、专利权、专营权、租赁权等,均具有法律或合同规定的期限。
法定(合同)期限内是否还具有盈利能力是分析收益期限的关键点之一。
(2)更新周期法
更新周期法根据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确定其剩余寿命。其适用于部分专利权、著作权和非专利技术。无形资产更新周期分为产品更新周期和技术更新周期。
产品更新周期适用于高技术和新兴产业,这类行业的产品与科学技术联系紧密,如产品的实用新型设计;技术更新周期适用于产生新一代技术并替代原有技术的情况,通常需运用同类无形资产的历史经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
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综合产品竞争情况可替代技术和更新趋势综合确定无形资产尚可使用的经济寿命。
运用该方法时应与技术专家、市场营销专家咨询相结合,并根据企业特征对个别因素进行修正。无形资产具有获得超额收益能力的时间才是真正的无形资产有效期限。
六、收益额的确定
1.增量收益估算
估算增量收益指通过未使用无形资产与使用无形资产的前后收益情况对比分析,确定无形资产带来的增量收益额,可以将无形资产划分为:
一是因产品价格的提高形成的收入增长型;
二是因企业成本的节约形成的费用节约型。
(1)收入增长型
收入增长型无形资产是指无形资产应用于生产经营过程,能够使得产品的销售收人大幅度增加。具体包括两种情形:
1)生产的产品能够以高出同类产品的价格销售。在销售量不变、单位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无形资产增量收益额可以参考下式:
R=(P2-P1)xQ式中,R为无形资产增量收益额;P,为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后单位产品的价格;P为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前单位产品的价格;Q为产品销售量。
2)生产的产品采用与同类产品相同价格的情况下,销售数量大幅度增加,市场占有率扩大。在单位价格和单位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无形资产增量收益额可以参考下列公式:
R=(Q2-Q1)x(P-C)式中,R为无形资产增量收益额;Q为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后产品的销售量;Q:为未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产品的销售量;P为产品价格;C为产品的单位成本。
(2)费用节约型
费用节约型无形资产,是指因无形资产的应用,使得生产产品中的成本费用降低,从而形成增量收益。当假定销售量不变,价格不变时,无形资产增量收益额公式为:
R=(C1-C2)xQ式中,R为无形资产增量收益额;C1为未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产品单位成本;C2为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后产品的单位成本;Q为产品销售量。
无形资产的使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节约成本:
1)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减少人工、机械、材料的成本;
2)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产品召回、废品及次品;
3)提高经营效率,譬如简化生产程序,降低资产维护费用;
4)降低管理费用、广告费用、销售及促销费用、坏账支出等;
5)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在实际中,应用无形资产后,其影响收入的其他资产因素也会发生变化,其收益是各资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假定其他资产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无形资产才可划分为收入增长型和费用节约型。
(3)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
当无法将使用无形资产和没有使用无形资产的收益情况进行对比时,采用无形资产和其他类型资产在经济活动中的综合收益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也可以得到无形资产的增量收益。计算公式为:
无形资产增量收益额=企业收益额-净资产总额x行业平均收益率
增量收益额计算的核心在于对“正常收益率”(无形资产缺失的情况下该行业业务经营的收益率)的确定,然而尽管行业相同、产品及客户类型一致,各公司的获利能力仍可能具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无形资产评估中使用行业平均收益应当谨慎并有充分的理由。
在计算出企业无形资产的增量收益额后,还需要判断该增量收益额是否完全由被评估无形资产带来。如果被评估企业还存在其他无形资产,则需要进一步分离出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收益额。
2.超额收益估算
估算超额收益主要通过在企业的全部收益中,扣除归属于企业有形资产带来的收益,以确定企业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额。计算公式为:
R=P-T其中:R--企业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额;P--企业的全部收益;T--企业有形资产的收益。
企业的全部收益可以通过计算企业的息税前利润或现金流而获得,有形资产收益则是用相应有形资产价值乘以该类有形资产在经济社会中使用的投资回报率而得到。
在计算出企业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额R后,还需要判断该超额收益额是否完全由被评估无形资产带来,如果被评估企业还存在其他无形资产,则需要进一步分离出被评估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收益额。
3.收益分成估算
(1)分成率法概念
分成率法具体思路为:先计算使用无形资产的总收益,再将其在目标无形资产和产生总收益过程中做出贡献的所有有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之间进行分成。分成率包括销售利润分成率和销售收入分成率两种,在我国的实际无形资产交易中更多的是使用收人分成率。
在使用分成率法时,有些利润分成分析使用的是经济收益毛指标,但大多数利润分成率采用的是净收益指标,比如营业利润、营业现金流量或净现金流量,要特别注意不同分成率口径的差异及其数据统计口径的差异。
通常企业可能拥有多种无形资产,因此确定目标无形资产在总收益中的收益分成时,需要考虑其他无形资产的收益贡献率。在收益分配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收益额合理分配给非无形资产,该过程涉及两个重要因素:
1)企业资产构成中每项资产所占的比重;
2)每项资产对应的合适投资回报率。
确定分成率是分成率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在选择分成率时,评估专业人员应考虑以下因素:
1)被评估无形资产的具体类型;
2)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在企业的经营类型;
3)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在企业的行业状况
4)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分析;
5)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在企业其他资产为创造收益所做贡献的相对重要性分析.
6)市场上相同或类似无形资产转让协议中已知的分成情况;
7)分析中选择的测算经济收益指标应该以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在企业其他有形及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2)计算公式
无形资产收益额=销售收入(利润)x销售收入(利润)分成率
收益额=销售收入x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x销售利润分成率
所以可以根据销售利润分成率推算出销售收入分成率,反之亦然。
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分成率x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分成率=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率
在实务中,评估师一般更倾向于采用现金流量分成率。主要因为它可以避免企业会计政策差异的影响并考虑特定企业成木费用预测的误差。
(3)常用的分成率测算方法
常用的分成率测算方法有约当投资分成法、经验数据法、要素贡献法等。
1)约当投资分成法:是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报酬的原则,将共同发挥作用的无形资产及有形资产换算为相应的投资额,将无形资产的折合约当投资与总约当投资的比例作为利润分成率。具体步骤为:
①确定无形资产的约当投资量。计算时使用的成本利润率按照转让方无形资产带来的利润与其成本之比计算。
无形资产的约当投资量=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x(1+适用成本利润率)
无法获取企业实际数时,应按社会平均水平确定。
②计算无形资产购买方的约当投资量。其适用的成本利润率按购买方的现有水平测算。
购买方的约当投资量=购买方投入总资产的重置成本x(1+适用成本利润率)
③计算无形资产利润分成率。
无形资产利润分成率=无形资产约当投资量÷(购买方约当投资量+无形资产约当投资量)x%
2)经验数据法:指根据“三分”分成法、“四分”分成法或其他经验比例等原则估计无形资产的利润分成率,即许可方会得到被许可方因使用无形资产所获得总利润的33%或25%。其中,“三分”分成法是假设企业的收益是资金、劳动力和技术三项因素共同创造,并各占33%;“四分”分成法是假设企业的收益是资金、劳动力、技术和管理四项因素共同创造,并各占25%。
经验数据法中的“三分(33%)”和“四分(25%)”都是基于利润计算的分成率,也可以通过计算转换为收入分成率。
经验数据法作为一种基准,体现了过去的许可惯例和行业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经验可信性和参考性,可用于对无形资产利润分成率的粗略估计。
经验数据法的优势在于测算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传统行业的评估;劣势则在于方法的理论基础薄弱,在对部分单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需要进行修正。
3)要素贡献法:可视为经验数据法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我国通常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资金、技术和管理三大要素的贡献。在不同行业三种要素的贡献程度也有差别,三者对利润的贡献程度一般可参考下表:
七、折现率的确定
1.无形资运营中的风险
(1)宏观风险
宏观风险具体体现为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技术(替代)风险等几类。
政策风险:意味着财政、货币、税收、汇率和产业等因素的变动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市场利率及无形资产筹资成本的变化;
法律风险:意味着在评估无形资产时要考虑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种类、范围、期限和程度等问题;
市场风险:意味着无形资产评估需要重视对无形资产所处产业的成长前景、产品的市场需求、市场扩散速度、市场占有率及目前同类产品供求状况等市场指标的分析;
技术(替代)风险:意味着无形资产的创新性、先进性、可替代性及其产品和服务的更新速度等因素会显著影响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
(2)微观风险
微观风险具体可分为研发风险、资产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商业化风险等几类。
研发风险:无形资产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和时间消耗,但如果外部条件在资金投入后即发生变化,则研发成果会失去商业价值;
资产管理风险:企业试图通过无形资产获得超额收益,就必须具备更高的管理能力,这对于资产管理者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
财务风险:其虽然不直接影响无形资产价值,但却也是无形资产评估的间接考虑因素,因为许可人和被许可人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对双方而言都非常重要;
商业化风险:无形资产处于研发和商业化的不同阶段时,对应的风险大小不同,对应的风险报酬率也呈现出不同特征。
2.折现率的测算方法
无形资产折现率的常用测算方法包括风险累加法和回报率拆分法。
(1)风险累加法:指将无形资产的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量化并累加,进而确定无形资产折现率的一种方法。
无风险报酬率是指在正常条件下的获利水平,是所有的投资都应该得到的投资回报率。而风险报酬率是指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所获得的超出无风险报酬率以上部分的投资回报率,根据风险的大小确定,随着投资风险的递增而加大。风险累加法的计算公式为:
无形资产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评估专业人员计算风险报酬率时,应分析无形资产所面临的具体风险,特别是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技术(替代)风险等宏观风险,以及研发风险、资产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商业化风险等微观风险。评估专业人员应进行逐项分析并通过经验判断予以量化。
(2)回报率拆分法:指从企业整体回报率出发,对其他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回报率逐一量化,从而倒推出被评估无形资产的回报率,以此测算无形资产折现率。具体步骤为:
1)分析企业利润来源:基于企业在持续经营情况下,企业经济效益来自于无形资产或其他贡献资产的整体利用,则应当根据各项资产的重要性及风险,企业总收益可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各组成部分。
2)确定企业整体回报率,被投资企业的回报率应等于投资者期望获得的回报率。
企业整体回报率可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确定。
3)根据风险大小分离出无形资产投资收益。
4)根据无形资产收益口径确定并计算对应的折现率。
当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采用税后口径计算,无形资产投资回报率也是税后口径,当无形资产收益为税前收益时,要将计算出的税后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换算为税前口径,与收益口径保持一致,从而得到无形资产折现率。
回报率拆分法计算公式为:
Ri=全部资产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市场价值(WACC
一Rc*营运资金市场价值/全部资产市场价值-R*固定资产市场价值/
全部资产市场价值)
其中:WACC为整个企业平均投资回报率;Rc为营运资金的投资回报率;Rf为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率;Ri为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
3.折现率确定的注意事项
(1)无形资产评估中折现率一般高于有形资产评估中折现率。主要是因为无形资产投资收益高,风险性强
(2)无形资产评估中的折现率有别于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折现率是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流动资产等各类资产回报率的综合体现,因此不可直接作为无形资产评估的折现率。
(3)折现率口径应与收益额口径保持一致。如果无形资产收益额预测口径为利润口径,则折现率也应该是利润口径;如果无形资产收益额预测口径为现金流量口径,则折现率也应该是现金流量口径;如果无形资产收益额预测口径为税前收益口径,则折现率也应该是税前收益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