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了解改制审计的全部内容,赶紧

企业改制也叫做"企业改组"。在中国,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依照中国《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传统的组织制度改组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制的过程。

通常我们所提到的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的改制,但广义上也包括其他性质企业的改制,比如集体企业的改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制、中外合作企业的改制等等,甚至更多类型的非企业单位,比如事业单位改制,也被统称为企业改制。企业改制的目标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随着企业上市的需求增大,很多企业将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自己的改制目标。

企业改制有有哪些类型

各类企业的改制方式从总体上分为:整体改制和部分改制。

1、整体改制

整体改制是指以企业全部资产为基础,通过资产重组,整体改建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规范的企业。整体改制特别适合中、小型企业改制。

2、部分改制

部分改制是企业以部分资产进行重组,通过吸收其他股东的投资或转让部分股权设立新的企业,原企业继续保留。部分改制比较适合于大型企业的改制,尤其是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多采用部分改制的方式。

企业改制一般有内启动、外启动和内外启动相结合等方式。

1、内启动主要是吸收企业内部职工包括经营者入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外启动就是通过其他所有制企业整体兼并、收购或控股参股国有企业。

3、内外启动相结合则是既有一块是引进外面优势企业的,又有一块内部职工入股。

无论是内启动还是外启动,都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内外部共同参股的多元投资主体企业。

企业改制审计

首先,企业改制审计特定条件下的一种项目审计。

企业改制的核心环节是对改制企业资产的评估和确定,企业改制审计就是保障改制企业资产安全的一种监控方法。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方面的审核,来确保改制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流失;通过审计和评估,剥离不良资产和不实资产,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促使企业改制顺利、健康地进行。

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审计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一般财务收支审计是以账面的收入和支出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为重点的。企业改制过程中审计的重点则是:在财务收支的基础上,对改制资产的每一环节真实状况进行专项审计。目的是发现问题,确定净资产的真实数据。因此,它是特定条件下的一种项目审计。

改制审计的大致流程

1、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进行初步沟通了解,确定财务报表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收费等并签订业务约定书。

2、会计师事务所安排项目组,发送委托方财务报表审计需准备的资料清单。

3、被审计单位按照资料清单准备相关审计资料,并确定现场审计时间。

4、现场审计阶段。

5、审计情况汇总和形成审计报告初稿。

6、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7、出具正式审计报告。

改制审计所需提供资料清单

一、财务类资料

1、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2、明细账、科目余额表、会计凭证

3、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各项税缴款书

4、银行对账单、余额调节表

5、现金盘点表、存货盘点表、固定资产盘点表

二、备查类资料

1、营业执照(若未三证合一还需提供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

2、开户许可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外商企业批准证书、财政登记证

3、企业章程、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会议纪要

4、验资报告或入资单、评估报告

5、车辆、房屋产权证明或房屋租赁协议

6、短期投资协议、被投资单位营业执照、被投资单位会计报表

7、长短期借款合同、抵押担保资料及合同

8、产品销售(服务)合同、采购合同

9、减免税批复等税务批准文件

10、上年度审计报告

11、管理当局声明书(事务所提供样本)

企业改制审计的特殊性

企业改制审计特定条件下的一种项目审计,属于专项审计范畴。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殊性:

一、企业改制的核心环节是对改制企业资产的评估和确定,企业改制审计就是保障改制企业资产安全的一种监控方法。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方面的审核,来确保改制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流失;通过审计和评估,剥离不良资产和不实资产,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促使企业改制顺利、健康地进行。

二、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审计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一般财务收支审计是以账面的收入和支出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为重点的。企业改制过程中审计的重点则是:在财务收支的基础上,对改制资产的每一环节真实状况进行专项审计。目的是发现问题,确定净资产的真实数据。因此,它是特定条件下的一种项目审计。

企业改制审计的主要作用如下

一、通过审计摸清家底。

二、通过审计协助搞好资产评估。

三、通过审计对企业改制方案提出具体建议。

四、通过审计落实经济包袱。

五、通过审计促进改制后企业规范运作。

改制企业审计的意义

第一,通过审计,落实债权债务和所有者权益,澄清企业家底。

这是企业改制前首先必做的工作。企业资产的范围很广,应主要分清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其他资产,逐项清点登记核实,确保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不流失。在负债方面,应分清金融负债、企业负债和其他负债,在未进行债务重组的前提下,要保证债权人的权益不受损失。在所有者权益方面,要落实盈亏和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数额,确定所有者权益净额。由于资产总额中往往含有虚值资产,这就需要通过审计加以界定,将不属于实有资产的部分从资产总额中剔除。

第二,通过审计协助搞好资产评估。

资产总额和净资产的确定还要通过法定部门对资产评估的最终认可。但审计尤其是内部审计应在资产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评估对象应是审计后的账面数字和具体实物。资产评估后,应进行复核、检查,防止遗漏、重复和错评、错估等现象。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新的资产负债表,以真实反映企业净资产和各项债权、债务。

第三,通过审计提出参股、控股和使用国有或集体资产等建议。

通过审计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对企业现状和潜在实力或问题有了比较透彻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提出客观现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为促使改制后企业建立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实行“贴身经营”,一般来说,企业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老企业参股不宜过大,控股也不一定要占总股本的50%以上,应尽量让改制企业有偿使用国有或集体资产,由母公司向其收取的资产使用费,要优先用于离退人员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支出,处理历史遗留包袱和偿还债务。

第四,通过审计落实经济包袱。

改制前落实经济包袱,是对老企业在旧体制下形成的经济包袱作最后一次的界定,意义重大,应引起足够重视。此项工作要做到不留遗漏,客观公正,经得起法律、政策的检验。审计要严格把关,对经济包袱进行科学分类,划清形成原因和时间界限,分清政策性包袱和经营性包袱,为今后争取政策和处理遗留问题打好基础。同时要注意,不得将有望收回的债权随意转为包袱;对有关责任人因失职造成的损失要追究责任。经济包袱的界定和有关问题的说明应明确写入审计结论。

企业改制是指依法改变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模式或体制等,使其在客观上适应企业发展的一个过程,而改制审计可以看过是对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一种监督手段,对企业的改制过程、对社会,对投资者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2021021479号-14